一位母亲的讲述:我的女儿佩姗今年14岁,读初二。她和同桌思思特投缘,两人性格、脾气、爱好都相似。每逢礼拜,不是思思到我们家做功课,就是佩姗跑到思思家做作业。作业一做完,两人就尽情玩耍。有次吃荔枝,佩姗剥去外壳先喂思思一粒,思思用同样的方法喂佩姗一粒,非常亲密。有一天,思思又来到我们家做功课,到了晚上,她俩关上房门睡在一个被窝里,枕着同一个枕头,悄悄话说了几个小时,我三番五次地制止,可都不管用。她们简直就像热恋中的情人——难道是“同性恋”?

有时两个女生或者两个男生特别要好,一起上学,一起玩耍,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,对其他人的介入还不高兴。一些对父母、老师不能说的“秘密”,也可以相互交流。这在女同学中更突出。她们并不是同性恋,而是青春少男少女同性依恋情结的表现。

5dea8967aaf850cb4c2731be878e9414.jpeg

同性依恋与同性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。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,急切地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,以能促膝长谈,倾吐心中的悄悄话。同时,他们又正处在对异性的排斥阶段。所以,他们的亲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,以诚相待,息息相通的同性同龄人,这是正常的现象。由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性生理处于发育阶段,性成熟现象普遍存在,这与他们幼稚的思想意识相矛盾,朦朦胧胧的性心理促使他们通过各种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,如拥抱、亲吻、玩弄外生殖器等。其发泄对象多是他们亲密的小伙伴,所以不应该视为同性恋。

尽管如此,对少年时期这类同性相依现象切不可掉以轻心。因为同性之间过分地依恋,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的人格,产生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,将自己囿于狭小的人际交往圈中,成人后容易发展成同性恋。如果青少年和同性关系异常密切依恋,会产生只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适协调的意识,到了和异性进一步交往的年龄时,可能仍然不愿意或害怕与异性交往接触,此刻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,很可能导致拒绝、厌恶异性,追求同性或独身。所以说同性依恋现象对孩子身心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

03c18c50c8c93f88d0d0c8386db0d55a.jpeg

1.心理咨询

通过定期会面,在专业心理医生指导下探讨个体内心感受、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,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。只在帮助个体深入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同性依恋情感,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;对改善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。

2.社交技巧训练

社交技巧训练包括一系列课程和活动,只在提高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自信和能力,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完成。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,并减少因社交障碍导致的不适感;对于改善同性依恋有积极作用。



东方壹心教育,帮您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
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,行为矫正专家!
扫描二维码
关注官方微信号
扫描二维码
关注微信公众号
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