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抑郁情绪跟家长密不可分

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错综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时期,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,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。在我国经济物质文化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同时,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、研究和探讨。

事实上,情绪问题对于成人尚且如此,更何况是心智尚未健全的青少年,我们不要低估了那些强烈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冲击。愤怒、伤心、沮丧、失望等这些情绪都会让孩子感到仿佛被吞噬了一样。

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,但人们对此病仍是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。有人曾对62位15-23岁“末诊”于心理专科的患者作过调查,结果显示,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,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1%,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%左右。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,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,与思想品德,天性问题相混淆,或误诊为脑供血缺乏、神经性头痛、神经衰弱、等疾病。但对专科医生来说,这些病症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,为诊断与鉴别供给了重要依据。

图片3.png

孩子十岁前,爸爸妈妈可以扮演无所不能的角色,给孩子安全感。孩子十二岁进入青春期后,要建立自己的权威、尊严,家长应该及时地从权威的角色中引退,例如可以说:“妈妈不太知道你现在想什么,要做什么,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,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?”

对孩子好奇、保持兴趣,保持对孩子欣赏的态度,不管孩子做什么。

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,在与孩子处在彼此冲突、矛盾、价值观开始碰撞的时期,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。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时刻想清楚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,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,让孩子更容易接纳自己。

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、荒谬的要求,决不能马上驳斥他,如果这时驳斥他,他反倒一定要实施了。家长可以先说“是的”,时机成熟时再说“也许”,尽量不说“不行”。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,真正目的往往不是实现要求,而是在测试爸爸妈妈的反应,看他们是不是在意他、尊重他。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言传身教,行为举止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!家长的心理状态,对孩子的影响很大,如果家长平常经常闷闷不乐的,或者一言不发,孩子也往往变得沉默寡言了,这样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。因此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,凡是往好处想,烦心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,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榜样,给孩子正确的引导。

  



扫描二维码
关注官方微信号
扫描二维码
关注微信公众号
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